第406章 改封建成为蜀王(第四更,为踏血如焚万赏加更!)(2 / 2)

唐朝好地主 木子蓝色 1826 字 1个月前

皇帝刚才这番话说的也很硬气,不杀太子,但降封为蜀王,这已经是很难得的让步了。

“儿臣领命!”

李世民退下,李渊长叹。

秦王府。

房玄龄和杜如晦、长孙无忌、高士廉等听了李世民转述刚才宫中情况,也都面色不太好看。

长孙无忌最是恼怒,“我看陛下一而再再而三的食言,根本就是毫无信用。谁能知道,这次殿下讨逆归来后,他会不会兑现承诺呢?”

“陛下既然已经当着宰相们说了要废太子,贬他为蜀王,我觉得这事情应当不会再有变的。”李世民道。

“先准备讨逆之事吧!”

正月初五,李世民率军出京,前往庆州讨逆平叛。李世民带的兵马并不算多,两万人马。秦琼尉迟恭程咬金单雄信这些大将并未随同,这些大将如今都早不是秦王府部属,他们都是一地都督,虽在京,却不同以往了。

李超也没有同行,他如今是陇右道大都督,而且还是太子宾客呢。

李世民去平乱了,京师又恢复了平静。

李超在京,每天东逛逛西逛逛,吏部接受下考核,偶尔被李渊召入宫中。不过李渊很少跟他谈正事,多是叫李超入宫去喝茶聊天。聊些边地风情,地方趣俗。有时也聊美人,聊歌舞诗词,偶尔还拉着李超骑马射箭,甚至一起去冰湖上滑冰。

两人倒有点忘年老友般的感觉。

若是忽略掉李渊的身份,其实李渊是个很有趣的人,他箭射的很好,而且还会弹一手极好的琵琶。

饮酒作乐,弹琴看美人歌舞,日子过的确实挺潇洒的。

不过李超倒是清醒的很,没有去把李渊当朋友。他只是把自己当成了三陪,皇帝不高兴了,找个人陪着开开心解解闷,那就陪他好了。

皇帝不谈国事,那就不谈。毕竟李超也只是个检校大都督,还到不了与皇帝谈国事的位置。

“三郎,你的资治通鉴好久没有出下文了。”

“没时间啊!”李超呵呵回道,说这话的时候,他正跟李渊一起合奏一支新曲。李渊谈琵琶,李超则负责打鼓,不是普通的鼓,而是李超改良的架子鼓。

尚书左仆射裴寂则负责吹长笛,封得彝弹筝,他们的这支乐队实力雄厚,有时陈叔达和萧瑀、宇文士及、杨恭仁也会过来客串。

裴寂的长笛吹的很好。

不过李超的架子鼓更是相当有特色,让他们这支乐队添色不少。

“三郎啊,你说将来你写到大唐,写到武德年的历史,你要怎么写这一段,你要如何评论这一段?”李渊问。

张超坐在那里,想了想,“陛下,我的资治通鉴拟好的只写到大唐武德元年啊。而且现在这么忙,也不知道哪年哪月,才能写完汉纪,更别说后面的魏晋南北朝了!”

李渊长叹息一声,手指在琵琶上用力划过。

内侍禀报,有军情至。

杨文干连结梁师都,率军已经攻破宁州,距离长安只相隔邠州,轻骑一日夜可至长安。

叛军之中,有突厥骑兵。

这两条消息,让李渊心情极坏,再无心情弹唱,直接开始回殿中与宰相们商议大事。李超没有资格相商,独自出宫。

“世民到哪了?”殿中,李渊望着地图。

“秦王已到邠州。”

梁师道和杨文干叛军总共五万,数量还超过邠州李世民的三万人,尤其是知道了叛军中还有了突厥骑兵后,李渊和宰相们脸色都不太好看。

“召齐王入宫。”

李渊召李元吉入宫,让他和柴绍率兵驻于岐州,随时支援李世民。

议事结束,李渊留儿子元吉一起用膳。

“父皇,儿臣有要事禀报!”李元吉待宰相们走后,突然道。

“什么要事?”

“父皇,杨文干与太子表里相结,暗中谋反之事,纯为秦王使人诬告,此事全部是秦王暗中一手策划的。那两个押运盔甲却半路来告密的东宫武将,他们其实早就被秦王收买了。还有陛下可知为何宇文颖刚到庆州,杨文干就起兵了?因为秦王派人先宇文颖一步赶到了庆州,故意通风报信,把太子被禁,陛下要诏杨文干入京的实情透露了。”

李渊的脸色很不好看,眉头紧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