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39章 八十万唐军(2 / 2)

唐朝好地主 木子蓝色 1841 字 1个月前

能够担任大将军的,都是朝中一等一的大将。

不过还有一个特色,就是各卫大将军,基本上都是兼职。

比如秦琼,就是左卫大将军,兼任关中道大都督。

诸将坐定。

李世民环顾诸位宰相和诸位大将军们道,“昨日朕与三高官官检视大唐兵籍,发现我大唐如今府兵共有五十万在籍,另外,北衙也已经有了五万。这个数量,不算少。朕记得,在隋朝的时候,当时隋朝各地府兵在册总数达六十余万。”

五十五万,这个数量虽达不到隋朝强盛时的六七十万之众,但也不算少了。好在这么多兵,其中五十万是府兵。府兵的一个优势在于,闲时为农,战时为兵。就算是战时,也只是抽调部分出战。

除了战时,开销较大,平时府兵不需要额外开支,军费较少。

不过要想让几十万府兵保持战斗力,让他们稳定,朝廷也不是没有本钱的。

府兵制最基本的就是授田免赋,普通百姓也均田授地,但他们要交纳租庸调,而且现在又新增了户地两税,但朝廷的府兵授田,却不需要纳租庸调。

再加之,打仗立功能升赏,能得勋封爵授官,能够赏田赏钱,因此府兵们的战斗意志向来很高。

大唐开国以来,战事频发,但却鲜少败仗,正是因为这些制度。

“晋阳起兵时的府兵,都有授田。武德年间点选的府兵,却只有部份授足了田。贞观年朝廷也打了大仗,新招募了不少兵,却还有大部分没有授足田。这些府兵将士,为了大唐出生入死,朕不能亏待他们。”

“如今战争稍息,有大臣上奏,称朝廷应当裁撤部份府兵,保持个二三十万就足够了。朕问询文远,文远反对此议。朕,也觉得文远说的有道理。”

“文远跟朕说,朝廷不但不能裁撤府兵,还得增加府兵,按文远的计划,朝廷的总兵力将达到八十万之众。”

数个宰相惊呼。

八十万兵力,这是要干嘛,穷兵黩武吗?

萧瑀坐不住了。

“陛下,臣反对扩兵,如今战事平息,此时不撤兵却反而要大举增兵,请问这是要干什么?养兵八十万,这得需要多少民脂民膏,朝廷现在的财政赤字还高居不下,现在又要拿什么来养这么多兵?”

李超笑着对萧瑀道,“萧相请稍安勿燥。”

“居安当思危,忘战必危啊。今日虽未有战乱,但边患未除。别忘记了统叶护可是一统草原,他随时还会打过来的。我们这个时候,不加紧武备,反而裁撤兵马,这不是明智之举啊。”

“可你说的轻易,养兵八十万,拿什么养?”

“萧相放心,我李超既然敢跟陛下说拥兵八十万,就肯定有办法养兵。”

养兵八十万的开支很大,但好在大唐不是北宋。

宋代实行的是职业军队制度,他们的兵是职业兵是常备军,当兵那是职业,因此朝廷的军费开销是巨大的。

不过大唐不同,大唐是府兵制,虽然北衙也是常备军,但数量少,以府兵制为主。府兵制相当于民兵性质,平时务农,战时为兵。

就算有一百万府兵,可平时番上也是轮流的,当番或者在值训练的,也只有其中的几分之一。

哪怕打仗,也不会一下子全抽调。

当然,也不是说因此就能无限点选府兵,府兵也是要成本的。其成本就是土地,府兵一旦点选,就是终身制的,要服役到六十岁。分给他的田,要到他死后才能收回。在此期间,府兵所拥有的军田,是不缴纳任何租庸的,对于朝廷来说,就少了许多的田赋。

一个府兵,就意味着一户人家。

如果大唐拥兵八十万,就意味着八十万户人成了不课户。一个府兵拥有一百亩军田,大唐就有八千万亩田地不纳田赋。

对于朝廷来说,府兵制少了许多军费开支,可也一样少了许多税赋收入。

八千万亩地,可不是少数。

不过现在有一个好消息,随着大唐收复了许多疆土,也随着朝廷的分封制度和移民屯边制度的推行,现在许多贵族门阀都把土地置换到边疆,中原的贫民也大量迁移到边疆去,这使得中原地区,人口减少,朝廷手里的土地增多了。

还有朝廷从那些佛寺手里收回的田地,现在朝廷手里的地真的不少,这给朝廷增选府兵提供了有利的条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