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98章 方法(2 / 2)

国士 衣山尽 1772 字 1个月前

其他太监也低声笑起来,崇祯喝道:“几个狗奴,还不快去传写合孙将军胃口的饭菜来。”

一个太监道:“万岁爷,早已经准备好了。”说完,就叫了一声,又有一个太监端进来一盘血淋淋的生牛肉进来,放在孙元面前,又道,早闻孙将军喜食生肉,陛下早就准备好了,谢恩吧!

孙元倒是傻了眼,心中暗骂,你才喜食生肉,你全家都喜食生肉!

这一大盘子生牛肉起码有两斤,若是都吃下肚子,不拉稀拉到脱水才怪,这种糊涂事孙元自然是不肯干的。

可崇祯皇帝却道:“爱卿不用拘束,随意就是。”

“我要能随意还说个鸟?”孙元心中气恼,“这肉无论如何是不能吃的,算了,我先将皇帝的注意力先引开再说。”

当下眼珠子一转,说道:“方才陛下垂询,问臣可有御敌良方。杨阁老有一句话非常出名,‘安外必先壤内’臣却不敢苟同。在臣看来,国内贼寇切实都是因为天灾生计无着的流民,主要是我大明朝北方年年大灾,地中没有产出。若是一旦气候好转,只需几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,贼军自然就散了。毕竟,只要有一口饭吃,不是什么人都肯从贼的。倒是辽东的建奴,只要翻过长城,朝发夕可至北京。若有一天,建奴入寇京师,爱我大明朝的繁华,不肯走了呢?”

听孙元说起军事,崇祯皇帝放下了筷子,又听到他这么一个假设,顿时色变。是啊,如果建奴下一次入寇,不肯走了,要在京师扎根可如何是好?

这时,他也顾不得让孙元吃生牛肉,道:“孙元,说说你的御敌之策。”

作为一个现代人,孙元对于崇祯皇帝的性格摸得极熟,毕竟,这些可都是写进史书里的。书上说,崇祯皇帝这人性子急噪,急功近利,一时一个主意,政策朝令夕改。用人也是急促,若是要用你时,就敢直接将你提拔到重要岗位上去。而且,他有个很大的缺点,喜欢听人说大话,容易被人忽悠。

当年袁崇焕就在崇祯皇帝面前夸下五年平辽的海口,就被他直接任命为督师,全面主持对建奴做战。

既然如此,我孙元倒不妨效法袁蛮子拣些他喜欢听的话来说,也方便为卢督师伸冤。

孙元忙道:“先前臣说过,其实,我大明边军的家丁比起建奴来并不弱多少。我大明朝士卒素质不成,可亿万人口中,就算万中取一,也能组建一支上万人的精锐军队,灭辽并不是什么难事。只不过,当今的军制实在糜烂,特别是赏罚不公,这才使得有能力的士卒得不到提拔重用。”

孙元开始张开嘴胡说,忽悠起崇祯皇帝了:“陛下,所谓家丁,就是各镇大将养的私兵。选的都是部队中最精锐的士卒,装备最精良,待遇最好。可这些家丁人数实在太少,就臣所知,一个几万人的军镇,能上阵打仗的家丁也不过一两千人。陛下你想过没有,国家每年上千万两银子的辽饷,难不成只养了几千家丁。一个镇几千家丁,一碰到几万建奴大军,光人数上就处于绝对的劣势,又如何能打赢?”

“什么,一镇能打的兵才几千?”崇祯意识到了什么,面色就变了。

孙元点了点头:“这还是边军,至于卫所兵,很多卫所的士兵其实就是耕地的农民,一辈子都没摸过几次刀枪。所以,依臣看来,我大明朝合格的士兵其实也就一两万人。还分散到九边各镇,各军所。可建奴呢,人家可是全民皆兵,总数达到惊人的五万之巨。每次入寇,人家都是集中优势兵力以强凌弱,如此,我大明焉能不败?”

“所以,陛下,我大明朝的军制若是再不该,不用对辽东建奴,只怕对内用兵都快打不赢了……”

“所以,臣以为,现在我大明朝最要紧的是确立制度,弄出一套严格的赏罚制度,家丁不能再设。不能只顾着训练家丁,而对其他的士卒不闻不问……”

孙元一边忽悠,崇祯皇帝一边点头,竟是听进去了模样。

孙元说了半天话,只说得口干舌燥,“整训边军,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。”

这句话他也是说顺了口,有点危言耸听。

崇祯皇帝却紧张起来:“怎么说?”

孙元:“以往建奴因为实行的八王议政制度,君权不力,各旗也是一盘散沙。每次入寇我大明,都是抢一把就走。因此,各旗的旗主只要有金银可得就很满意了,却没有什么雄心大志。可现在的黄台吉,说句实在话,据臣看来,却是一个野心勃勃之辈。只怕,他想效法当年的忽必烈,欲要问鼎我汉家的江山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