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0章(1 / 2)

如意娘 茂林修竹 2841 字 24天前

这几个月来被强压下去的担忧、害怕、痛苦尽数浮上水面,如意暴露出了自己最脆弱的一面。尽管这不能解决任何问题,可是她确实需要好好的哭一场了。总是这样压抑紧绷着不肯放松,她其实已走到了即将崩断的边缘。

二郎忍不住就想摸摸她的头,告诉她,在他的面前她不必强撑着,因为他会替她解决一切。她可以尽情的要求他、依赖他。

可是若他果真如此无所不能,又怎么会让如意哭成这个样子?

这世上原来真的有这样一件事,纵然他已长大了也依旧倾尽全力也无法为她做到。

不过,如意也不会选择依赖他。她说“我亲自去找他”,她说“若他或者我就把他的人带回来,若他死了,我就把他的尸骨带回来”,在这件事里,她没有给任何其他人安排位置。这只关乎他们两个人的约定。

她从来就是一个自以为是、并且我行我素的姑娘。她若想让她喜欢的人回来,便亲自去找他,不论生死都会将他带回来。她绝不会用一生去请求,“请帮我把他带回来。”

明明是个女孩子,为什么要成长得这么强大啊。这样他到底要强大到哪一步,才能将她彻底纳在羽翼下。

如意并没有哭很久——本来那样肆意的、大声的哭泣就不能持续很久。

她很快便平静下来,又回复了先前那种“必须要振作起来”的状态。不过这一次是在明知自己的脆弱之后做出的选择。她身上那种自我压抑的阴霾已消散了不少,心里的信念更加澄净和纯粹。

不过除此之外的一切都没有改变。

——徐仪下落不明,淮南局势危险,京畿饥荒肆虐。

若不熬过这一关,她无法动身去寻找徐仪。她尚未自不量力到这般地步。若当真在这个时候跑到战场或是敌国,不必说找到徐仪,只怕连她自己也要搭进去。乱世之下人如蝼蚁,纵然她也许是一只比较尊贵的蝼蚁,可当命运碾压而来时,只怕也不会特地去区分。

所以她尽其所能,哪怕是毁家纾难,也想为平定乱世做些什么。何况她坐享旁人的供奉,原本这就是她该挺身而出的时候。

“你出去一下,我洗把脸。”她对二郎说。

她一向都素面朝天,也不必再补妆打扮。清水净面后用毛巾拭干,稍稍抿一抿头发,便从屋里出来。

“不许告诉阿娘。”见面先叮嘱一句。

二郎恶声恶气的,“我有这么闲吗?”

如意才又让他坐下。她还带些鼻音,眼圈也依旧红红的,哭过的痕迹都还没消退,说话便又公事公办起来,“京畿一带的饥荒你打算怎么处置?”

——二郎原本以为自己会出江州或是荆州,不料天子竟命他做扬州刺史。扬州府治所在丹阳郡,这实际上是依旧让二郎驻守京城。

这当然是天子对二郎的信重和宠爱,可紧跟着前线战败便是江南绝收,如何在饥荒之下稳定京畿的局势,这重担也压在了二郎肩上。

这些日子二郎正是为此事而忙,只道,“还能怎么办?只能从各地调拨粮草入京了。”

原本扬州熟则天下足,扬州是江南第一大粮仓,历来都只有扬州稻米外运出去,没有内供进来的。而扬州侧近的江州、荆州都是多丘陵山水而少良田的地方,最多能自给自足罢了。徐州、汝南则都在战乱中。要从这些地方调运粮食过来,哪里有说的这么容易?

二郎便又道,“所幸这几年蜀地年景很好,有不少余粮。只是自瞿塘至宜昌一段水路凶险,不那么容易运出来。”

如意便道,“这几年我在蜀地收了小十万斛粮食,也是因为这个缘由,大多都没运出来。自前年在民间悬赏让运粮船平安出瞿塘峡的法子,倒是收集了一些当地老掌舵的行船经验,可也没有十分省力靠谱的法子。也只能多雇佣当地的好把式,铤而走险了。”

二郎点头,叹道,“转眼便到十月,百姓手中存粮想必也消耗得差不多了,若到腊月里还不能把粮食运来,怕就真要饿死人了。”

如意道,“阿爹不打算开常平仓吗?”

常平仓自汉后便多废弃不设——乱世里也根本攒不出粮食来。虽说常平仓“谷贱时增价而籴,谷贵时减价而粜”,是为利农利民而设立,但实际上凡有人操作就免不了徇私舞弊。何况当今世道,各地的豪强垄断地方选官把持地方军政,无人能监管。常平仓在他们手中根本就是侵夺民利的工具。

只是本朝富庶太平,太湖一代接连丰收后,天子怕谷贱伤民,也为了积储粮食,才又重新设置了常平仓。

如意觉着眼下正是开仓救急的时候。

二郎却轻轻一笑,道,“不开仓说不定还能熬过去。若要开仓,只怕立时就要乱起来了。”

如意心想,常平仓是最后的手段,只要不开常平仓,众人便知道还有最后的退路。所以天子才不肯轻易开仓吧。可是天子恐怕高估了民间存粮,而低估了蜀地粮食入京的难度。不知这会儿开还是未雨绸缪,过些日子再开怕就是亡羊补牢了。

二郎却知道这句话的真正含义——各州郡都说常平仓里无粮,不肯拿出来。地方上的常平仓本来就是世家禁脔,世家各为其家,不肯与国共苦。越当国难时越要保存实力,是他们一贯的作风。天子早该习惯了。可京口的常平仓总是朝廷亲自掌管的吧。而那里有多少粮食?

——五万斛,只有区区五万斛!

其余的尽都被人贪污了去。而掌管京口常平仓的确实是对天子忠心耿耿的嫡系。

年幼时天子在二郎心中是第一圣明的君王。可随着年龄渐长父亲的神话终还是渐渐剥去了华彩,显露出真相来——天子其实也只是一个空有满腔抱负,却也不能不直面糜烂现状的老人罢了。各为其家心无君国的世家他打压了一辈子,依旧没能打压下去。而他宠信之人,如妙音者弑父、如萧懋德者乱伦、如萧正清者祸国殃民,其余嫡系将领也不免有贪酷舞弊重重劣行,他也不能严加收束。

二郎要严加追究,天子却担忧国之动荡,不肯用严刑峻法。

在朝堂地位越高,参与的机密要务越多,二郎便越有深陷泥沼的感觉。他其实已在建康城待够了,在这种环境里继续留下去,他怕自己也迟早会被磨尽锐气,变成天子和维摩那一等清醒洞明却软烂无用的主君。

二郎正烦闷,便听如意道,“我手上还有七八万斛粮食,都是三五天内便能调拨得动的。若有需要,你只管拿去应急——本来也是为眼下准备的。”

二郎默然,片刻后才道,“还不到你毁家纾难的时候。”

如意道,“谁毁家纾难了。这些不是白送你的,是卖给你的。也不许你用铁钱付账——如今铁钱价贱如纸,都没人肯收了。我也不要真金白银。只国库里若有什么奇珍异宝,譬如珊瑚宝石绣屏一类,你拿来给我抵价就是了。若东西够,我有办法再替你筹集出粮食来。”

二郎:……

说真的,真金白银这种硬通货这个时候确实舍不得拿出来。可珍珠宝石这种看似珍贵的东西,在这种时候反而毫无用处。只要能换到粮食,他能说服天子有多少就拿出多少来。

可是——“你还能从哪里筹集粮食?”

如意道,“豪门世家谁手上没有七八年的存粮?只看你怎么从他们身上掏出来罢了。我有办法让他们拿粮食来换这些‘无价之宝’。不说低买高卖,可至少不会让你吃亏。”

二郎知道如意说到做到——让他阿姐为他从事商贾末流,他心里很不好受。却还是道,“——那我回去便清点府库。”

如意点头,又道,“我听说朝廷在讨论如何平抑物价,我这里也有个主意。你听不听?”

二郎道,“你说。”

如意便道,“其实江州和荆州一带也不是没有余粮,可这些粮食分散在各家各户,零零星星,朝廷若想调拨便只有搜刮、摊派一途,我说的对不对?”二郎点头,如意便道,“可其实有个法子,既不会侵夺民利,也不必朝廷大动干戈,就能自然而然的让这些粮食汇聚到扬州来。”

二郎道,“你是说高价收粮吗?”并不是二郎没想过,只是常平仓的教训就摆在那里,朝廷高价收粮,免不了中间经手的官员层层盘剥贪渎,还很容易演变成搜刮、摊派。实在是说之有理,可行之有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