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05章 长安风云(上)(2 / 2)

北唐天下 蛤蟆吞地 1152 字 21天前

看起来朝廷兵马可与独孤战势均力敌,实质上却是独孤战最强,南衙次之,北衙最弱。

李晔一心想着朝廷得了兵马,李曜是宗室子孙南衙自也最为相信,可关键是他李曜到了长安,同样还是万年老二,每次议事依然要看他人脸色。费尽心机赶走了营州军,到了此时还是无法掌控完整朝廷军队,依然还是要看他人脸色,这又如何会让李晔满意?

不满意,小动作就会源源不断,但是独孤战不似李思钰,不但控制着长安所有钱粮,更是与西门君遂私交甚密,一时间朝廷也是无可奈何。

李晔认为这种情况会持续到李存孝、李克用、朱温三人大战时,河南道、东都京畿道发生的事情无法瞒得了他人,李晔是大唐成年皇帝,经历了这么多事情,很清楚此等三人必不会长久相持对抗,而他就等着三人开战后的机会。

机会还没等来,长安却陷入了极其困难境地。说起来这种困境还是李思钰造成的,若非无数关中百姓跟随着他离开,钱粮也不至于如此短缺。

长安京畿缺衣少粮,但这只是长安京畿,邠州、凤翔却不怎么缺少,而且随着李思钰的离开,邠州、凤翔不但人丁钱粮未曾损失,反而算是大大赚取了些好处。

邠州、凤翔距离长安并不是很远,营州军北返,有些邠州、凤翔百姓跟着营州军离开了,但留下来的同样不在少数,这些邠州、凤翔百姓本是一无所有逃到长安,而此时他们手里也都有了钱粮。

离乡人贱的道理谁都懂,这些外来百姓很是担忧手里钱粮被他人抢了去,营州军在时他们不担心,关键是营州军已经返回了营州,手里钱粮越多,家破人亡的可能愈大,所以这些百姓在小德子领军离开长安后,无数百姓也跟着拖儿带女返回故乡。

这些人逃离了长安,自然也带走了长安希望,没了足够钱粮,整日面对无数军卒讨吃讨喝问题,一波又一波,无数军卒向李晔讨要足够钱粮。

钱财是一回事,若朝廷平稳些还好,百姓再如何不满,一无所有的百姓手中还只是些锄头耕具,根本无法与军卒们手里刀子相提并论,就算再如何不满,他也相信数万军卒定然可以让无数百姓闭嘴不言。

若没有外来的威胁,在李晔看来,此时的朝廷虽无法趁李存孝、李茂贞、朱温大战之时火中取栗,但也足以稳住局面,可这人一旦走了背运,就算喝凉水也塞牙缝,而此时的邠州、凤翔也的确兵分两路,趁机欲要夹击长安,一时间,关中兵乱再起。

(困,累,这两章也不满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