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91章 图谋【二合一】(1 / 2)

其实早在五日前,身在魏韩两国的边境县城「肥城」城内的天策府右都尉张启功,以及其副手北宫玉,亦得知了「韩王然疑似崩殂」的消息。

起初,张启功心中大喜,因为他此番前来魏韩两国边境的主要目的,就是为了为了实施预定计划中的第三步骤,即分化、策反韩国的贵族,使其成为他魏国的内应,为魏国吞并韩国打下基础。

别看魏王赵润制定的战略仅仅只是击垮韩国,但魏国朝中有很大一批官员,他们却渴望着吞并韩国,迈向「中原一统」的千秋霸业之路。

最早提出这个理念的,乃是内朝大臣介子鸱,但那时还是口头上的理念,很多东西并不完善,但随着齐人公羊郝带着他的著作《公羊说》赴魏,与介子鸱以及魏墨钜子徐弱一见如故,三人着手完善实现这方面的理念与思想后,「大一统」的思想就逐渐在魏国朝廷开始流通,并且得到了很大一部分魏臣的支持。

想想也是,作为魏国的臣子,这些人当然渴望亲眼见证他魏国吞并诸国、一统中原,成就从古以来无人涉及的千秋霸业。

而张启功,亦是支持这个理念的魏臣之一。

因此,当得知「韩王然疑似崩殂」的消息后,张启功难得满脸欣喜地对副手北宫玉说道:“此乃天赐之机!”

但相比较张启功的欣喜,北宫玉却皱着眉头提醒道:“都尉大人暂莫高兴太早,卑职瞧这件事,总感觉有点蹊跷。……纵使天佑我大魏,也不至于这么巧吧?”

说罢,他指着密报中那句「从蓟王宫内疑似传出女子哭泣」,皱着眉头说道:“韩王倘若果真亡故,左右大臣必定封锁消息,又岂会出现宫中女子哭泣?就仿佛,韩人根本不曾考虑蓟城城内是否有我大魏的眼线。”

“……”

张启功闻言一愣,心中的喜悦顿时消散,皱着眉头仔细思量。

片刻后,他这才点点头说道:“你说地不错,这件事,确有诸多疑点。”

事实上,倒不是说张启功的才智不如北宫玉,归根到底,只能说张启功的功利心太强,一见他魏国有机会吞并韩国,迈向「一统中原」的霸业,而他本人亦可名留青史,就难免有些忘乎所以——毕竟那可是名留青史,从古至今能有几人有幸在青史留名?

反观北宫玉,他的野心就远远不如张启功,且他对于自己目前的境况很满意:在事业上,他是天策府右都尉署的二把手,手中权力实际上比「侍郎」还要高;而在家族方面,他去年刚刚迎娶了第七房妾室,且之前的妻妾,一共给他生下了三个儿子、四个女儿。

就像当年赵润在太子时期对他讲过的,叫他努努力,最多二十年,就能令他北宫一族再次兴旺起来——而目前北宫玉就在为这方面而努力着。

只能说,张启功与北宫玉二人的个人追求不同:前者追求的,是权利,是青史留名;而后者,则更加看重家族的延续。

因此,张启功锋芒毕露,而北宫玉呢,则锋芒内敛,也有点不求有功、但求无过的意思。

但事实上,北宫玉曾经作为萧鸾的左右手,其才智谋略,也并不逊色张启功多少,否则,张启功又岂会重用后者为副手,并对他厚待有加呢。

当日二人合计了一些,最终决定先按兵不动,等待青鸦众的进一步消息——因为「韩王然疑似崩殂」这件事,就是由派驻到韩国王都蓟城的青鸦众秘密送来的。

就这么等了五六日,张启功与北宫玉还是没有等到青鸦众进一步的消息,倒是等到了天策府左都尉高括的命令,示意张启功尽快施行计划的「第三步骤」。

收到高括的命令时,正好临近黄昏,张启功与北宫玉遂一边对坐喝酒,一边议论起这件事。

当时北宫玉就好奇地说道:“高括大人他这是要我等用投石问路的方法,探探韩国的反应,以此推断韩王的过世是否属实么?”

张启功闻言点点头,在抿了一口酒水后,轻笑着说道:“估计是了,由此可见,纵使是青鸦众,暂时还是没办法证实韩王的死讯是否属实。……投石问路,呵,这招高了。”

不可否认,投石问路的确是一招妙计,但具体施行起来,却没有那么容易。

说起来是很简单,比如说,张启功跟北宫玉找个具有韩氏王族血脉的大贵族,用花言巧语诱骗后者趁韩王然过世,窃取王位,倘若蓟城那边的应对很快、很迅速,甚至于隐隐有点未卜先知的意思,那么,韩王然的这个死讯,其真实性就值得商榷了。

反之,倘若仅仅如此就引起了韩国的内乱,那么,韩王然有很大可能是真的过世了。

但问题是,似这等具有韩氏王王族血脉的大贵族并不好找——首先此人在韩国得有一定的名声,其次得拥有一定的势力,否则,无法促使韩国出现内部混乱。

关于这个人选,张启功与北宫玉第一个想到的,便是庄公韩庚。

毕竟据他们所知,在韩武、韩虎、韩庚这三位权臣把持韩国朝政的年代,庄公韩庚其实对王位亦有非分之想,但与康公韩虎不同的是,庄公韩庚虽然不像韩虎那样对韩国有不可磨灭的贡献,但此人性格还算和善,韩国民间时而流传韩庚乐善好施的故事。

在韩庚帮助国的人当中,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,莫过于北燕守乐弈。

但到了韩国之后,经过深入调查,张启功与北宫玉这才发现,庄公韩庚不知什么时候跟韩王然走到了一起,当初韩国国库缺钱,寻求国内贵族、世族捐赠钱物时,就是庄公韩庚代替韩王然说项的。

为了避免暴露真实意图,张启功与北宫玉只能放弃庄公韩庚这个原本最适合的人选,另外再寻找合适的对象。

“本来,韩武是个不错的人选……”

抿了一口酒水,北宫玉吧唧着嘴,有些遗憾地说道。

张启功轻笑一声,客观地说道:“也是没想到吧。……一来朝廷原本就不怎么重视韩武,二来,自从我大魏迁都雒阳之后,大梁的青鸦众,以及禁卫军,大多也调到了雒阳,这才被韩武钻了空子……”

顿了顿,他又说道:“不过,韩武也并非是最佳的人选,此人才智不低,以往又曾执掌大权,精于此道,就算你我说得天花乱坠,也不见得能蒙骗他……”

北宫玉闻言想了想,觉得还真是这个理:釐侯韩武,作为韩国故君韩简的儿子,怎么可能被他们摆布,甘心成为他们手中的傀儡呢?

因此在魏国看来,釐侯韩武这个人质,其实还真是一个鸡肋,派不上什么关键性的大用。

当然,其实这件事的关键,还是在于魏王赵润很欣赏釐侯韩武的骨气,否则,以张启功的狠辣,势必会尝试看看用釐侯韩武的妻儿来迫使后者乖乖就范——反正最坏的结果也无非是失去了一个鸡肋的人质而已。

所以说,釐侯韩武一家数口能安然无恙活到今时今日,且最终居然还能从大梁逃回韩国,这真得感谢魏王赵润对他的欣赏。

几日后,魏国商贾文少伯拜访了张启功与北宫玉,为他们罗列了一份名单,名单上所记载的,皆是对韩王然抱有不满的韩国贵族。

其实在此之前,张启功与北宫玉瞩意的人选,乃是康公韩虎的长子韩琳。

但文少伯却很遗憾地告诉张启功,当初韩王然在夺回王权后,虽然没有杀死康公韩虎的几个儿子,但也没有放任他们继续流落在外,一并将其带到了蓟城,虽说每日好吃好喝供着,但实际上却是变相地软禁了起来。

因此,文少伯不建议张启功选择韩琳作为人选,一来是韩琳这个人并不成才,以往仗着父亲的威名没做干欺男霸女的勾当,名声很差,二来,蓟城乃是韩国的新都,守备森严,纵使是青鸦众与黑鸦众,也不见得能从这座城池将韩琳给捞出来。

当然,用文少伯的话说,主要还是不值当的——没必要为了一个废材而兴师动众。

相比之下,文少伯这边有更好的人选。

“元邑侯韩普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