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78章 (1)(2 / 2)

汉鼎 南海十四郎 2070 字 2个月前

刘鼎不知道在看什么,没头没脑的说了句:“咱们晚上吃腊肉,吃面皮,吃菜豆腐,吃梆梆面,吃凉粉。”

孟知祥回答:“大人,腊肉已经送到厨房去了。”

朱有泪说道:“是诸葛斌送来的腊肉么?”

孟知祥回答:“正是诸葛大人送来的。”

朱有泪说道:“诸葛斌倒轻松了,送来一堆腊肉,还有几瓶的猕猴桃酒,就将咱们打发了。”

李怡禾说道:“别人现在正在为前线的战事奔波呢,你少说点。”

朱有泪只好喝着猕猴桃酒,无语。

腊肉,又叫熏肉,是陕南秦巴山区一带的地方特产,相传已有几千年的历史。每逢冬腊月,家家户户杀猪宰羊,除留够过年用的鲜肉外,其余乘鲜用食盐,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、大茴、八角、桂皮、丁香等香料,腌入缸中。七到十五天后,用棕叶绳索串挂起来,滴干水,进行加工制作。选用柏树枝、甘蔗皮、椿树皮或柴草火慢慢熏烤,然后挂起来用烟火慢慢熏干而成。

或挂于烧柴火的灶头顶上,或吊于烧柴火的烤火炉上空,利用烟火慢慢熏干。秦巴山区林茂草丰,几乎家家都烧柴草做饭或取暖,是熏制腊肉的有利条件。即使城里人,虽不杀猪宰羊,但每到冬腊月,也要在那市场上挑那上好的白条肉,或肥或瘦,买上一些,回家如法腌制,熏上几块腊肉,品品腊味。如自家不烧柴火,便托乡下亲友熏上几块。

熏好的腊肉,表里一致,煮熟切成片,透明发亮,色泽鲜艳,黄里透红,吃起来味道醇香,肥不腻口,瘦不塞牙,不仅风味独特,营养丰富,而且具有开胃、去寒、消食等功能。陕南腊肉保持了色、香、味、形俱佳的特点,素有“一家煮肉百家香”的赞语。腊肉从鲜肉加工、制作到存放,肉质不变,长期保持香味,还有久放不坏的特点。

猕猴桃酒,同样是兴元府的地方特色。据传,早在汉代深山中的山民就酿造过这种酒。陕南秦巴山区盛产猕猴桃,秦巴地区的猕猴桃酒采用传统工艺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,充分利用秦巴山区特产的优质中华猕猴桃为主要原料,采用优质酒曲,经破碎、压汁、分离、澄清、发酵、精酿而成。再经净化处理、冷冻杀菌,可长期保存。其酒液金黄色,清亮透明,果味浓香,酸甜爽口,醇厚柔饴,营养丰富,别具风味,妇孺皆宜,是一种较好的佐餐酒和保健饮料。

诸葛斌对前线的军事了解不多,在搞经济方面,却是一把好手。他刚刚来到兴元府上任,马上就发现了腊肉和猕猴桃酒的商机,随即将大部分的精力,都投入到这两种特产的推广里面去。在他的大力推广下,现在腊肉和猕猴桃酒,都已经成为山南西道贸易的主要商品,他之前还送了不少到洛阳去,请刘鼎亲自品尝,同时是用刘鼎作为广告,为猕猴桃酒打开市场。

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里面的居民,还是第一次知道,原来他们制作用来过年的腊肉,还有自己酿制的猕猴桃酒,原来是可以用来卖钱的,甚至可以卖到很好的价钱。一时间,很多山民面对沉甸甸的金钱,都觉得有些难以置信。在过去的几百年甚至是上千年的时间里,他们怎么就没有想到呢?

本来人迹罕至的蜀道,也开始出现了贩卖猕猴桃酒的商人,他们都是最懂得寻找商机的。本来这次刘鼎到兴元府,主要是为了给诸葛斌和李天翔施加压力,但是商人们并不清楚,在他们看来,刘鼎这次亲自到兴元府来,极有可能是为了推销兴元府的特产,有这样的商机,他们怎么可能错过了?

腊肉毕竟是冬天才能搞,夏天虽然可以搞,可是不耐储藏,要是运送到江南地区,气候炎热,说不定就坏了,没有太多的商人敢尝试。猕猴桃酒却不同。这种酒装在瓶子里面,还是可以存放很久的,运送到江南地区,卖给当地的有钱人,利润非常高。加上刘鼎的无意中推荐,猕猴桃酒就好像当初的梅酒一样,很快就在全国推广开来,成为新的鹰扬军代表性饮料。

参谋们将作战室布置妥当以后,刘鼎站在地图的面前,默默的琢磨着蜀中的局势。

这幅地图和其他的军事地图有些不同,它更注重是军事等高线的标注,上面除了极少数的地名之外,都是弯弯曲曲的曲线。这是根据大家接收到的情报,李怡禾描画上去的,所以显得有些简陋。事实上,在没有遥感卫星的年代,这些军事等高线是非常不准确的,出现误差的地方很多。

然而,即使是很不准确的军事等高线地图,也能够反映出大巴山附近的复杂地形,有些地方的等高线,实在是太密集,感觉就好像是交缠在一起的乱麻,有些等高线甚至是完全重叠在一起的,任何一个懂得看军事等高线的将领,都会为这样密集的军事等高线发愁。

在没有飞机的年代,这样的大山,是完全依靠双脚来征服的。在这里,最大的敌人不是拿着刀枪叫嚣的活生生的人,而是沉默的大山。你只要将脚底下的大山征服了,打败敌人也就不在话下。兴元府附近有一种叫做滑竿的交通工具,就是这里的特产。

由于山岭的阻隔,使得从任何一个方向,进入成都府都非常的困难,大部队是根本无法展开的,只有万人以下的小部队,才能比较迅速的移动。而这个移动的前提,是部队自身能够携带足够的给养,不至于因为后勤出现问题而不得不停下来,甚至是饿肚子。

从长安进入成都府的道路,目前只有一条。